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遵义 > 旅游景点 > 正文

务府发〔2022〕4号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

发布日期:2024/2/4 5:27:06 浏览:78

严格执行危废处理方案,强化处置能力建设,增加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着力推进危险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和综合利用。

(5)提升土壤、地下水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能力

一是进一步摸清家底。持续推进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以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和地下水污染源为重点,持续推进城镇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补给区、化学品生产企业以及工业聚集区等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建立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的数据上报、常态化工作机制和模式。探索土壤生态环境调查,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调查统计制度,开展农业农村主要污染源定期调查评估。

二是提升监管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执法条件,配备必要的快速检测等执法装备,强化执法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利用无人机、遥感卫星等技术手段,支撑土壤、地下水、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向纵深发展。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拓宽数据获取渠道,实现数据动态更新,加强数据共享,构建土壤、地下水、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现代化的监管体系。

5.声环境质量

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加强声环境管理。结合城市快速发展现状,调整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提高噪声监测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在各噪声功能区监测点建设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站;研究绘制区域噪声地图,实现科学高效的噪声环境管理。对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工业企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措施。

6.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是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监管网络。严格监管外来物种引入和转基因物种扩散,有效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对外来物种进行全面调查,减轻外来入侵物种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强化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完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政策、监测和预警体系,防范生物安全风险。

二是实施境内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及长江流域天然水域禁捕退捕行动。全面加强禁捕水域渔政监管,形成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队伍建设,持续加大执法力度。

(2)强化森林资源保护

一是严格林木采伐管理。规范林木采伐审批程序,加强林木采伐审批监管,加大林政执法力度,规范林政管理。

二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多形式宣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认识。

三是打击林业违法行为。开展“六个严禁”“森林督查”和“绿盾”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种林业违法行为。

四是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开展森林防火队伍技能培训和实战培训,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体系,配置必要宣传设备,多途径多方向做实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全民防火意识。

(3)纵深推进洪渡河沿岸绿化

加强洪渡河沿岸绿化工程建设,维护水体安全,同时提升洪渡河的观光体验功能。在洪渡河沿岸结合用地开发,适当增加适合市民休闲游憩的滨水活动空间。在沿岸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注重水岸景观系统的整体梳理工作,突出仡佬族的文化特色。

7.生态环境风险防范

(1)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建立较为完善的地表水、空气、噪声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网络。重点污染源实现在线监测装置全覆盖,配备应急监测车辆和车载仪器设备,保障环境应急物资和经费。建成城区应急监测网络平台,提高监测管理信息化水平,增强监测数据处理及传输能力,实现监测自动化、质控系统化、数据网络化,资源共享化。

(2)环境监察能力建设

充实环境监察队伍力量,提升环境执法能力,提高调查取证、应急响应、通讯信息等装备水平。加强环境执法规范建设力度,规范执法程序,严格依法行政,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执法公示制度。

(3)环境应急体系建设

加强环境应急体系建设,按照“识别、预防、控制、应急”的总体要求,形成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指挥体系、应急处置体系、风险防范体系4大体系。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咨询团队,落实应急措施和物资,有效防范和遏制突发环境事件。

(三)生态空间体系建设1.生态空间用途管制

一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国土空间开发管控和土地用途管制。全面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实现国土空间管控精准落地。加大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防止生态系统退化和生态状况恶化。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实现图上有点、地上有标(桩)、信息入库,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地实施。

二是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坚持规划先行,积极推动“多规合一”,严格落实全县各级各类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三类规划之间的协调联动,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构建全县国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为各类规划编制提供基本依据,形成一张规划图、一套数据库、一个信息平台的“三个一”规划系统。

三是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大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源头管控,继续构建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全覆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将“三线一单”作为区域生态环境准入和区域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三线一单”与高质量发展制定的相关政策、规划、方案充分衔接。制定《务川自治县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实施方案》,将“三线一单”作为硬约束落,实到环境管控单元之中。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环评预防体系。推动污染物排放和生态环境质量目标的联动管理,继续落实三类管控单元的差异化管控要求,把环境管控单元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作为区域内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的重要依据。实现“三线一单”成果信息化应用,逐步实现“三线一单”数据共建共享。继续强化组织领导和监督考核等保障措施。

2.自然保护地体系

建设我县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各类自然保护地,形成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深入调查自然保护地的资源禀赋和保护管理现状,科学评估生态价值、功能定位和发展空间。全力构建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加强监督执法,严肃查处涉及各类自然保护地的违法违规行为。健全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配强管理人员、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护设施建设。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监管网络体系,强化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监测,提升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

3.国土空间布局优化

(1)优化空间布局

一是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加强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用途管制。高质量编制县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基本构建“一核、三区、一廊、一环”的城镇化发展格局,推动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推进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以及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叉。积极探索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机制,探索全县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督考核机制。

二是建立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体系。构建北部中山峡谷生态农业区、中部低山河谷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区、南部低山峡谷景观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全域国土空间优化布局。

(2)优化生态格局

构建“一主两副、一区多点”的全域生态格局。构建一条主要生态廊道,即洪渡河及其支流为主要水系的生态廊道;两条次要的生态廊道,即长溪河和黄都河形成的生态廊道;一处生态功能区,即为麻阳河黑叶猴国家自然保护区;多个生态节点,包括龙桥溪水源保护区、沙坝水源保护区、大岩门水源保护区及其他集中水源点保护区。

(3)优化产业布局

调整优化布局、拓宽发展空间、促进产业集聚、培植产业生态,构建“一心两轴”产业布局。

“一心”即县城产业中心(包括文化旅游服务片区、镇南镇的新型工业材料片区),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高地和集核。文化旅游服务片区作为全县的经济文化中心,发展仡佬族苗族等民族文化、特色风景旅游业及绿色食品加工业;新型工业材料片区立足铝工业基地,拓展产业发展面,培植引导清洁能源、节能技术及装备、新型建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县城中心区与镇南工业新城的互动发展。

两轴即综合经济轴(包括沿凤冈-务川-武隆的南北主干线公路,正安-务川-德江的东西向高速公路),建立贯穿全县的综合经济轴。沿线乡镇(街道)利用各自资源,依托基础设施等优势,形成产业发展带,辐射周边乡镇(街道),实现全县经济均衡发展。

(4)优化城镇体系

以“一区”带“五镇”,“一区”是以煤电铝工业园区建设支柱打造镇南“经济中心”,“五镇”指大坪“仡佬文化风情小镇”、浞水“边贸重镇”、建设丰乐—涪洋特色食品加工业小镇,泥高“物流小镇”,构建多极化的城镇发展体系。在人口集中乡镇(街道)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农产品区,继续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城镇开发,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供应安全,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

(四)生态经济体系建设1.发展生态产业

(1)推挤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生态农业样板区

一是大力发展花椒主导产业。发展有机花椒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打造成为全国有机花椒生产示范区。

二是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大示范养殖场建设,促进散户扩群增栏,实现生猪稳定保供,同步带动家庭农场生猪、肉牛、白山羊、林下鸡、生态鱼等养殖。

三是稳定烤烟种植。规范烟叶种植,培育职业烟农,同步加快烟区产业综合体试点建设,着力开展稳定总量、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工作,引导合作社和烟农,利用育苗大棚、密集烤房、冬闲烟地,种植食用菌、花卉、特色果蔬等高效作物,实现多元增收。

四是保障茶树种植。扩大茶树种植,采取“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茶农管理”模式,保障茶树种植和管理,做精做强本地茶叶品牌。

五是扩种精品水果。提升“北果南种”技术,大力发展车厘子、百香果、清脆李、猕猴桃等优势品种,利用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精品水果种植布局。

六是广种商品蔬菜。发展保供蔬菜种植,大力发展夏秋喜凉蔬菜,扩大辣椒、大蒜、草食蚕等种植。

七是发展中药材产业。适度规模发展艾蒿、香榧等主导中药材种植,打造贵州生态中药材产业基地。建成中药材示范产业园,采用套种、间作、林下种植、仿野生栽培等方式。

八是高质量发展生态渔业。依托洪渡河、涪洋河流域等水资源条件,以全域“零网箱·生态鱼”为目标,积极推广“稻 渔”综合种养模式。

九是全面保障粮油种植。着力保障稻米、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不断提高珍珠米等水稻旱育技术,提升油料产量含油率技术。

(2)推进工业产业集聚化建设西部资源工业强县

一是优化工业发展布局。结合全县资源分布情况、工业发展基础及环境、产业链支撑条件等因素,构建全县“1 5 N”工业发展布局。全力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强化经开区平台载体功能,加快能源、化工、原材料、装备制造业、轻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产业发展。

二是建设200亿级氧化铝工业园区。依托中电投“务正道煤电铝一体化工程项目”,重点发展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同步推进园区物流仓储和服务业,形成功能完备、产业协调、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做好产业金融、仓储物流等配套,打造中国铝型材供应示范基地。

三是建设100亿级氟钡产业园区。快速推进氟化钡产业园建设,加快氟钡化工和新型铝材等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全面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打造西南氟钡新材料供应基地。

四是建设100亿级大坪工业园区。将大坪工业园建设为汞深加工产业园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绿色食品产业园区、绿智产业园区,承接黔北循环经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吸纳汞化工工业、含汞废渣资源化、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等各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