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遵义 > 旅游景点 > 正文

务府发〔2022〕4号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

发布日期:2024/2/4 5:27:06 浏览:82

态经济发展活力,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人民共享生态红利,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挑战。

三是传统发展方式与绿色发展的矛盾加剧。目前全县产业发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单位GDP能耗、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单位GDP用水率等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尚有差距。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幅度未达到考核要求。随着全县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资源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将持续加大,地表水资源开发强度、土地开发强度进一步加大,区域生态安全将面临更大挑战。

四是现有管理体制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差距。我县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尚有待健全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及重要生态空间管控制度亟待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损害赔偿与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也在起步阶段。环境保护队伍人员不足与环境执法监管任务繁重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单位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自身承担的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和目标仍不明确。一些单位对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重视度、配合度、协调度仍然有待提高。

二、规划总则?(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遵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充分发挥县域生态环境独特优势,结合实际,强力推进“四化”建设。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维护生态安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大力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统筹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聚焦生态制度、生态环境、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建设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幸福新务川。

(二)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以保护为前提,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形成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相统一的格局。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全县康养、旅游、特色产业等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我县山水环境和历史人文等独特资源优势,明确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和管控措施,突出地方特色。将地方特色有机融入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生态文明观中,兼容并蓄,不断创新,宣传打造“仡佬之源·丹砂古县”,全面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

——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协调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美丽建设新格局。加强对影响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努力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环境问题治理,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等重点工作上取得突破。

——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强化绿色科技支撑,坚持改革创新,研究破解制约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推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新型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

——政府主导,全民共建。发挥政府在组织领导、规划引领、资金投入、制度创新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优化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广泛性,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强大合力,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大格局。

(三)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全县行政辖区,包含都濡街道、丹砂街道、大坪街道、丰乐镇、黄都镇、涪洋镇、镇南镇、砚山镇、浞水镇、茅天镇、柏村镇、泥高镇、分水镇、蕉坝镇、红丝乡、石朝乡,共3个街道、11个镇、2个乡,总面积2777平方千米。

(四)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2020年

规划期限:2021年-2025年

近期:2021年-2022年

远期:2023年-2025年

(五)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

聚焦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立足县情,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积极探索具有务川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新路径、新举措,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构建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6大体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将我县打造成空间布局合理、经济生态高效、城乡环境宜居、资源节约利用、绿色生活普及、生态制度健全的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2.阶段目标

(1)近期目标(2021年-2022年)

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开发战略格局基本形成,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生态文化得到有效推广,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各项指标达标。

(2)远期目标(2023年-2025年)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社会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产业结构优化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绿色生活方式持续深入人心,生态文化丰富多彩,生态文明制度机制基本建立,基本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成效得到巩固提升。

(六)建设指标

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管理规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试行)》及《关于开展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遴选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中涉及我县的创建指标共35项(约束性指标19项,参考性16项)。其中2项参考性指标需进一步提升改善,其他33项指标满足创建要求。目前尚未达到国家创建标准的指标为“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幅度”。通过规划的实施,确保在2025年35项指标全部达标。

表1??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

领域

任务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指标属性

适用范围

指标情况

2025年指标完成情况

2020年

是否达标

(一)

目标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

1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制定实施

约束性

全县

完成

达标

实施

2

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情况

有效开展

约束性

全县

有效开展

达标

有效开展

3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

≥20

约束性

全县

县直:21

乡镇:21.3

达标

县直:22

乡镇:22

4

河长制

全面实施

约束性

全县

全面实施

达标

全面实施

5

100

约束性

全县

100

达标

100

6

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县:开展

县:参考性

全县

开展

达标

开展

(二)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7

环境空气质量

优良天数比例

PM2.5浓度下降幅度

约束性

全县

98.3

9.52

达标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8

水环境质量

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提高幅度;

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幅度

黑臭水体消除比例

约束性

全县

Ⅲ类以上比例100,无劣V类水体,无黑臭水体,完成考核目标任务。

达标

Ⅲ类以上比例100,无劣V类水体,无黑臭水体,完成考核目标任务。

(三)

生态系统保护

9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60

约束性

全县

66

达标

67

10

林草覆盖率

≥60

参考性

全县

预测值≥62.44(按山区考核值≥60)

达标

65

11

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

外来物种入侵

特有性或指示性水生物种保持率

≥95

不明显

不降低

参考性

全县

100

不明显

不降低

达标

100

不明显

不降低

(四)

生态环境风险防范

12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

100

约束性

全县

100

达标

100

13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

建立

参考性

全县

建立

达标

建立

14

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建立

约束性

全县

建立

达标

建立

(五)

空间格局优化

15

自然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

自然保护地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约束性

全县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达标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16

河湖岸线保护率

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参考性

全县

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达标

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六)

资源节约与利用

1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约束性

全县

数据未下达

达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