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遵义 > 百姓生活 > 正文

【遵义县加速土地流转步伐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发布日期:2024/2/7 18:44:40 浏览:33

近年来,遵义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结构调整为主线,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在引导和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土地流转的背景分析

遵义县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农村人口104万,占全县总人口的90,国土面积40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6万亩,粮食、油菜、辣椒、烤烟、畜牧等传统优势产业在全省占有一席之地,素有“黔北粮仓”之称,土地一度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依靠。但近年来,土地单位面积的投入产出率、产品商品率不高,农业比较效益逐渐走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究其原因:一是传统农业“小而全”的分散经营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受农民自身市场意识、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部分农民接受新品种、新技术和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的意识不强,一家一户小生产难以有效对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需要,普通农产品相对过剩与优良农产品相对短缺矛盾同在,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步伐。虽然近年来农民收入在不断增加,但增长部分大多来自二、三产业,农民直接从土地上获得的收入增长幅度不大,甚至出现了滑坡。可以说,农业收入增长缓慢,直接导致了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大多数农户收入增长的停滞甚至负增长。二是土地得不到合理流转,一些种养能手或生产大户的生产规模受到了限制。部分有技术、资金、商品意识以及市场的种养能人及公司,由于无法获得土地这个重要资源,使种养大户的扩大生产规模需要的不到满足,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的步伐。三是由于农民手中的土地无法得到合理安置束缚了农民的转移就业。由于土地得不到合理流转,一些已经转入非农部门的劳动力不愿意放弃土地,把农业当作副业经营,往往减低投入甚至抛荒,既降低了产量又浪费了土地资源。据调查了解,在取消了粮食收购任务以后,农民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粗放经营和抛荒的有所增加。对土地的依赖反而束缚了劳动力解放,造成农业中的劳动力总量居高不下,农民的就业极不充分,增收渠道狭窄,影响了农民增收。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农村土地得不到合理流动配置,使得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化率不高,是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束缚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在这样的新情况和新形势下,遵义县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和谐,必须探索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促进农业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为此,遵义县一方面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努力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业走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之路。2007年8月,遵义县委召开全会专题研究现代农业发展问题,出台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并作出了“以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为突破口,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决策,积极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流转土地使用权,加快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产业特色化。全县土地流转得以较快推进,流转数量不断增加,流转形式不断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据统计,至2008年10月,遵义县通过大户租赁、反租倒包、土地股份合作等形式共流转耕地95750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96万亩的10%,涉及农户14990余户。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县农户自发进行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基本保持在1~3之间。比沿海一些发达地区的比例13-15有差距。总体看,当前遵义县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土地经营适度规模化、流转行为逐渐规范化、流转形式渐趋多样化共同推进的特点。

(一)土地经营适度规模化。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农村土地的有序流动,土地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农业企业集聚,极大地促进了各类示范基地的建设,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基地。流转出来的土地大多实行集中规模经营,集中经营达49968亩,涉及大户238户,其中种植规模在50-100亩的40户,100-200亩的75户,200亩以上的54户。典型的如泮水镇的西红柿基地就达3500余亩,三合镇还建立了全市最大、面积达200余亩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二)流转行为逐渐规范化。在土地大量流转、产业快速发展的大气候下,县、镇、村大力克服强制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越位”行为,又大力克服对土地违规流转放任自流,疏于规范服务的“缺位”行为。坚持多引导,多服务,抓好土地流转的宏观调控、监督监测和引导中介服务,使农户法律意识增强,土地流转形式从自发到有组织转变,从口头协议向书面协议转变,逐渐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三)流转方式渐趋多样化。通过土地流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了多种有效的流转模式。一是能人大户租赁模式。政府通过协调,引导农民以合理价格把土地出租给当地或引进的种养能人发展种养业,促进土地流转。全县共有238户种养大户流转土地49968亩。典型的如团溪镇种植大户江朝容,今年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300亩种植西红柿、芥蓝;正安、绥阳县4名外出务工农民,在广州、上海等地的现代蔬菜园圃务工掌握“良种良法”后返乡异地创业,在三岔红星村签定《土地转包协议》,以500元/亩租地25亩种植黄瓜、番茄,年均收益在15万元左右。二是股份合作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是指能人大户以资金技术、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也可投入资金)、基地做工收入量化入股,由村、公司或合作社统一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农户按股份分配经营所得收益。如:泮水镇喻合村采取农民带地入股、资金参股和村委会联合开发模式,与10多户农民签定带地入股协议,将农民土地、务工收入折价入股分红,联合办了100亩基地;农民除将土地作价入股外,也可投入一定资金入股。该镇种植的番茄平均亩产达10000—15000斤,每亩毛收入7000—10000元,每亩纯收入达4500—7500元。目前,该镇共流转土地约3410亩,涉及农户1600户,带动110户农民种植番茄590亩,50亩以上大户44个,吸纳社会资金1000多万元。三是返租倒包模式。公司、大户或村集体根据群众意愿,将农户土地进行租赁,经过投资开发,改善生产条件后再承包给农民管理经营,负责代耕、代种。如:龙坪镇烤烟种植大户杨勤伦,以每年280元/亩的价格租赁农民耕地250亩,建立烤烟生产基地,再将土地承包给农民进行管理经营。目前全县以这种模式流转的土地达4782亩。四是干部领办带动模式。利用干部职工领办现代农业项目对土地的规模需求,推动土地流转。如:县蔬菜办干部何兵在三合镇堰河村以500元/亩价格,租用4个村民组125户农民土地200多亩,种植“金罗汉”西红柿。泮水镇遵金村党总支书记罗利鹏以资金入股,引进的关岭技术能手以技术入股,农民以土地入股,今年共办西红柿基地140亩。截至今年5月底,全县已有28个镇(乡)的158名干部参与领办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共流转土地11532亩。其中,领办种植业项目136人,总投资达1882.75万元,带动群众2661户,主要种植西红柿、烤烟、辣椒、时令蔬菜。五是合作社联动模式。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了实行规模化经营,积极向农户承包、租赁土地,带动土地流转。如:鸭溪镇杨柳村盛丰合作社,以280元/亩为基价,根据市场行情逐年增加租金,与农户签定10年土地流转协议发展2000亩烤烟。六是项目拉动模式。政府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开发或科技试验示范项目,拉动项目区土地流转。如:三岔镇为兴办辣椒科技示范园,流转土地160亩。鸭溪镇通过实施烟水配套工程和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发动农户流转土地3000余亩。此外,部分农户因外出务工、经商或举家外出,土地无人耕种,将撂荒耕地委托给本村组农户、种养能手代耕,或转包给亲朋好友耕种。这些散户之间自发的土地流转形式在各地普遍存在,约占全县流转面积的50左右。

三、推进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

(一)抓机制创新,建立土地流转保障。遵义县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和政策引导机制,为土地流转提供保障。县委召开全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鼓励和支持农民在“自愿、有偿、合法”的原则下进行土地流转。明确提出了土地流转的前提、原则、方式和政策措施,为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提高土地流转效益、强化土地流转管理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出台了《遵义县鼓励干部职工领办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试行办法》,大胆创新,鼓励有一技之长、有一定资金的干部投身现代农业发展,领办现代农业项目,带动农户在种养方面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流转。

(二)抓宣传发动,调动农民流转土地积极性。强化宣传发动,召开各种现场会,与农民算经济帐,让更多农民了解土地流转的成功典型及其效益,千方百计调动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今年年初,召开了全县较大规模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将参会人员扩大到村支部书记。同时,在农时的关键季节和技术的关键环节,还多次组织各镇(乡)党政领导、农技干部现场参观各类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示范点,着力改变干部群众观念。

(三)抓主体培育,拓展土地流转渠道。遵义县按照“政府引导、法人投资、企业经营、产业化开发”的思路,大力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土地流转,促进流转主体多元化,使土地流转从以前单一的农户之间的流转向农业企业、工商企业、科技人员、干部职工、专业大户等参与流转转变;采取政策扶持、协调融资、技术服务等积极措施,大力扶持培育种养大户,带动发展规模、高效种养业,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同时,加强对外推介招商,积极引进客商到遵义县发展规模种养业,推动土地流转。去年以来,先后在广东、浙江和重庆举办了大型招商引资推介会。目前已引进广东、台湾等外来客商及种养大户10余户。

(四)抓项目建设,拉动土地流转。政府主导,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实施农业产业开发和科技试验示范,建立辣椒、烤烟、玉米等试验示范基地,拉动项目区土地规模集中高效经营。如依托烟水配套工程的实施,发展烤烟规模种植,着力打造集中连片基地,推动了土地流转。目前全县三个示范点150户中,89户共流转土地5862亩,实现了烤烟规模化种植。同时,把土地整理和综合开发作为开展土地流转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投入,积极推进标准农田建设,为土地流转、成片规模开发创造了条件。

(五)抓产业发展,带动土地流转。产业发展是土地流转的关键。为此,遵义县围绕“坚持发展壮大畜牧、辣椒主导产业,巩固提升粮油、烤烟传统产业,培育发展蔬菜、水产、花卉、花椒、中药材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根据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着力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效益。2008年,全县共种植烤烟13.5万亩、商品蔬菜10万亩、辣椒37万亩。

四、通过土地流转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土地向种养大户、公司企业集中形成一定规模后,业主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多方筹措资金兴建公路、整修水利、购买农机、办电改水,并实行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销售,使以往由于缺乏资金、人力、技术、机械等原因导致大部分农田生产能力降低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土地产出效益。如团溪镇在发展芥蓝过程中,种植大户周远华由于实行了集中经营和科学种植,今年仅一季纯收入就达10余万元,而部分当地农户由于亩均投入成本高,种植技术不规范而收益很小。通过土地流转,便于公司和大户开展规模高效管理和和商品化经营,土地单位面积收益大大增加。如三岔镇外来种植能手陈静等四人种植的25亩黄瓜和西红柿,年均收益在15万元左右。

(二)增加了农民收入。据调查,目前遵义县土地出租费用大约在300-500元/亩,相当于农民自耕管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的收益。同时,土地流转后的规模经营,有力激活了务工经济。一方面,当前全县规模农业产业就近用工量达10余万人,年均收入在3000-5000元/人,部分管理或技术型农民年收入高达8000-12000元。另一方面,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敢于放心、放手外出。可以说,土地流转使农民不仅可以无风险地从土地承包

[1] [2]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