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遵义 > 资讯杂谈 > 正文

遵义:从伟大转折到岁月静好

发布日期:2016/10/13 7:29:53 浏览:449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9月的一天,晨光熹微,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的老城纪念广场热闹起来。

老人们打着太级,轻柔慢匀;上班族在赶时间,行色匆匆;食客们不紧不慢,排队买一屉三香包子,或者吃一碗牛肉粉。

这个时间,这里更多的是上学的学生,他们的目的地是广场西北角、与遵义会议会址一墙之隔的文化小学。孩子们的脸上,还带着刚起床的蒙劲儿。

此刻,遵义会议会址还沉寂着。今天,这里没有“围剿”,没有“会议”,没有千钧一发,也没有生死攸关。再过一会儿,这个红色圣地将像往常一样,迎来无数游客。仅2015年,这里就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次。

今天的遵义,虽然不再轰轰烈烈,却能让人们在稚子娇憨的神情中,找到先烈奋斗的意义。

革命圣地的烟火气

遵义这座黔北小城,2012年才开通航班。这座城市遍地都是红色记忆,漫步其中,轻易就被带回80年前的烽火岁月。

穿过纪念广场,踏上子尹路光滑的青石板,就到了遵义会议会址。高楼环伺之下,一幢青砖灰瓦砌就的二层小楼格外惹眼。这幢小楼原是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红军西进贵州攻占遵义后,这里便成为红军总司令部的驻地。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游客里有鹤发老人,也有懵懂孩童,大家看得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和解说员探讨几句历史的细节,如果被问住了,解说员会很高兴:“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一定再查查资料、问问专家。”

会址周围,有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市民会告诉你,不远处有所学校,朱德曾在那里的操场上打过篮球。

继续前行,经过纪念公园、红军街以及数不清的小面馆、冰粉店和蛋糕店,就到了前临湘江河、后靠凤凰山的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陵园集中了新中国成立后在遵义各处找到的红军遗骨,与当年红军鏖战的红花岗、老鸭山遥遥相望。陵园内,红军战士雕像被青山翠柏环绕,陵园正面的纪念碑上有“红军烈士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

簇拥着纪念碑,市民们正精神抖擞地晨练,或者伴着音乐摇摆起舞。这份肃穆之外的烟火气,或许是对今日遵义的最好注解。

“红色”并不遥远

曾听一位教师抱怨,现在的孩子离苦日子太远了,跟他们讲红军长征的故事,竟然有人笑出了声,问老师“草根树皮怎么可能拿来吃,您是不是在骗人”。

在遵义,记者没有这种感觉。这里的孩子从小在会议会址隔壁、战斗遗址脚下长大,爬着红军山、听着红军故事长大,一个个站出来都是红色文化小导游。

校园里,红色教育不仅渗透到教学全过程,而且形式丰富、内容有趣。记者一路探访多所学校,听学生说得最多的词是:喜欢、好玩。

在枫香镇苟坝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全部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剪纸、舞蹈等活动,还由20多名学生组建了爱心导游站,比起校服,孩子们更喜欢穿红军装;在娄山关红军小学,少先队以长征的重要节点命名,如爬雪山中队、过草地中队,孩子们乐于了解自己中队的长征故事;在许多中小学,红色教育也以编草鞋、打快板、唱红歌等各种“好玩”的形式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

革命老区往往是教育扶贫的重点,接受红色教育的大学生们主动把任务扛在肩上。对于遵义师范学院学生来说,到乡镇一级任教是再常见不过的就业方式。学生们说,比起繁华的都市,基层、老区更需要他们奉献青春。

这是今天的遵义,不再有流血牺牲,红色却依然流淌在人们身体里,代代相传。

“在村里就能赚钱,还能陪娃娃读书,出去干啥?”

据遵义市旅游部门统计,2016年上半年,全市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1239.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3亿元。

红色旅游给遵义、尤其是遵义革命老区带来了巨大变化。

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就是典型的例子。当地以苟坝会址为核心,规划了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区。除了精心打造的苟坝会议原址、会议陈列室、红军村、红军医院等红色文化景点,还配套建设了便民村、商业街、生态农业观光园等。

走进苟坝村的农户家,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老房子里拆下的木料,被制成古色古香的家具;喂牲口的石槽清洗后,成了别具特色的摆设……这些曾经偏远贫困的山村,如今红色旅游红红火火,客栈门上常常贴着“客满”的字条。

村里的苟坝小学在读学生170多名,原先有48名留守儿童,今年只有10多名了。校长梅通合说,现在村里的人“只要不是懒得心慌”,肯干活儿,都穷不到哪儿去。

“在村里就能赚钱,还能陪娃娃读书,出去干啥?”家长们这样说。

“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贵州视察,行走在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的小道上,有感而发地说。

这是今天的遵义,无论你来自哪里,总能在这里找到中华儿女共同的、红色的乡愁。

《遵义:从伟大转折到岁月静好》相关参考资料:
贵州遵义红转折旅游、遵义静山建筑、伟大的转折 新闻、岁月静好 安然若素、那年岁月静好、青葱岁月静好、那一年岁月静好、岁月静好、岁月静如歌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