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遵义 > 资讯杂谈 > 正文

与融创、富力的“世纪并购”后回看万达30年成长史

发布日期:2017/8/13 12:23:55 浏览:1116

再到上市融资;而转向轻资产模式后,万达并购影视公司、体育赛事品牌,已经进化到“为成长性背书”的阶段。

具体而言,万达之所以可以为文化、电商、金融业务及其所并购的标的公司提供成长性背书,关键就在于“产业协同效应预期”——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万达广场、万达城是人口的流量入口和商业生态圈,例如,随着万达商业地产的快速扩张,万达院线就能够快速扩张;随着万达院线的扩张,万达影业的票房成长又获得业绩增长。

根据王健林在年初发布的2016年工作报告,2016年万达服务业收入占比55,历史上首次超过地产;净利润也大于地产,万达“提前一年实现了转型阶段目标”。文化产业2016年收入占万达集团整体收入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已经真正成为万达的支柱产业”。

事实上,在2015年,万达集团的非地产业务收入增速就已经超过了房地产。非地产类业务的增长,不主要是依赖内生式滚动增长,而是依赖大量并购:AMC、卡麦克、欧典院线、赫伊斯院线、传奇影业、盈方、世界铁人三项、百年人寿、世茂院线、同程旅游、时光网等等。

三、企业的进化之路怎么走?

信息从公告里来,思考要到未来中去。

过去三十年,万达从大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从地产行业龙头地位转化成商业地产产业链上的品牌号召力,再以此演化为向政府拿地、向银行拿贷款的金融优势;那么,从今开始的路线,就是借助资本系、金控平台的地位,发展出产业生态布局和孵化赋能能力。

这种坐拥大量实业、具备上市公司平台的企业,会极大拓展新业务的发展空间。不但是商业导流,以及商家与用户的互动,更在于推动整个商业生态中的产业链不断延伸、裂变。对万达而言,原有的行业天花板是不需要考虑的,产业协同潜力和资本系的融资能力对新产业、新组织的赋能能量可以非常巨大。

当然,万达面临的问题也很多。

例如,在产业上,在实体的商业中心,人流量是否能保持足够大?人与人的交互是否足够高频?地产—文化—电商—金融的产业链是否够长?在已经有全影视产业链布局之后,什么样的IP才能具有文化共鸣、才能具备更大的生意开发空间?

又例如,在金融上,以重资产质押担保为基础的融资扩张,有担保有现金流,看起来很稳,但上限、风险是什么?以轻资产未来收益预期为基础的股权融资、再融资,如何在现金流、股权可流动性、资本市场监管宽松变化之间找到平衡?

《与融创、富力的“世纪并购”后回看万达30年成长史》相关参考资料:
万达 融创 富力并购、万达 融创 富力、万达融创富力签约、融创 富力、万达和融创和富力、万达融创富力签约现场、万达 融创 富力 知乎、富力地产 融创、万达融创富力签约闹剧

上一页  [1] [2]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