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遵义 > 百姓生活 > 正文

新京报8月1日起改为周五刊!纸媒行业的变革持续加速

发布日期:2022/2/22 20:41:27 浏览:126

来源时间为:2021-07-31

在纸媒行业变革持续加速的情况下,传统媒体要将主战场转移到新媒体平台上,转型成为更符合时代需要的互联网融媒体,在新的战场上攻城略地。

“看电视”综合编辑

7月30日,《新京报》在头版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推动媒体深度转型融合,2021年8月1日起,《新京报》(邮发代号1-87)将由日报(每日出版)改为周五刊(周一至周五出版,周六、日休刊),逢国家法定节假日休刊。其实早在2020年12月,《新京报》头版封面就显示,该报将于2021年起周六周日不再出报,逢法定节假日休刊,定价520元/年。

这并非纸媒变革的孤例,这一转型举措曾被山东《半岛都市报》、广东《晶报》、天津《城市快报》等多家国内媒体启用,如此能够减轻出版发行的大规模硬性成本。

此前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报道,《新京报》社长宋甘澍表示,“《新京报》报纸内部系统只剩下7个人,其余的已经全部转型新媒体了。”无论是发行期数的削减,还是人员的精简,都传递着《新京报》作为国内颇具代表性的都市报,转型发力新媒体方向的决心和魄力,而这在纸媒生存危机日益严峻之下,或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示范效应。

纸媒出版急剧缩减

报网组合重新出发

事实上,纸媒的收缩早已不再是新鲜的议题,但行业规模的缩减仍在继续。尤其在疫情的影响下,纸媒的生产发行都遭遇了致命的打击。面对生存空间的缩小,2020年以来,不少纸媒都经历了伤筋动骨的变革。

《新文化报》休刊

2020年3月1日出版的《吉林日报》在2版刊发了《新文化报》休刊公告:根据市场现状,《新文化报》自2020年3月1日起休刊。超过30年历史的《新文化报》正式休刊。

南海网、南国都市报合并

2020年5月7日,海南省级融媒体移动客户端——“新海南”客户端上线试运行,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新海南客户端实现了并列呈现,南海网、南国都市报社已经完成合并整合运行,双方打造了一家全新的媒体发布渠道——新海南APP。

上海报业集团、东方网联合重组

2020年5月29日,经上海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国资委宣布,对上海报业集团、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这标志着上海新闻舆论战线推动媒体融合工作正在向纵深发展,上海媒体融合及文化国资改革开启了新的创新实践。

据了解,此次联合重组旨在加强整合、突出重点,实现资源集聚;各具所长、差异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利用资本、合理布局,实现资产盘活,深化探索“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媒体融合发展路径,走出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推进媒体转型发展的创新实践,突显“1加1大于2”的改革效应,着力打造拥有强大实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珠江时报》《珠江商报》调整刊期

佛山传媒集团旗下两张报纸《珠江时报》和《珠江商报》于2020年6月起变更刊期,周一至周六正常出版,周日休刊。

《时代周报》《新周刊》合并

2020年11月18日,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时代传媒集团由原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时代周报)和广东新周刊杂志社合并组建而成,是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都市消费晨报》休刊

2021年伊始,作为曾经的乌鲁木齐第一大报也是新疆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都市消费晨报》的休刊最令人惋惜。在创刊的22年中,它与《新疆都市报》、《乌鲁木齐晚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势。如今,《新疆都市报》停刊,《都市消费晨报》从日报调整为周刊,既宣告了晨报的消失,也意味着新疆“都市报”行列中仅剩下《乌鲁木齐晚报》一家。

不仅如此,由于报社集团合并等原因,一直跟随晨报融合发展的新疆第一门户网站“亚心网”也于去年12月9日宣布停更,后将依托新疆新媒体中心,与天山网深度融合。这一变化也预示着纸媒行业的变迁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着整个媒体产业的变革。

《铜都晨刊》停刊

安徽铜陵日报旗下的《铜都晨刊》也于2021年1月1日起停刊。在其致读者的告别辞中提到:“面对时代大潮,我们选择与时俱进,主动转型。形式变化,初心未改。今天我们在晨刊惜别,明天我们在铜陵日报再见!”2021年,《铜陵日报·铜都晨刊》的内容将在《铜陵日报》民生版重磅登场。

遵义晚报》停刊

2020年12月31日,贵州《遵义晚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刊文表示:“当《遵义晚报》纸质版光荣地完成历史使命,我们和新媒体矩阵已在未来的晨曦中,翘首等待你的到来。”由此宣布停止发行《遵义晚报》纸质版、继续出版《遵义晚报》电子版的决定。

《广元晚报》《内江晚报》《德阳晚报》休刊

2020年12月31日,四川日报官方微博刊发“四川三晚报”休刊消息:“12月31日,《广元晚报》、《内江晚报》、《德阳晚报》宣布休刊。感谢陪伴!我们不说再见!”

大众对纸媒的需求量减少,报刊行业若不进行改变,只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生产的冗余,无论是停刊、缩刊,还是实现报网融合,舒适区的范围在缩减,纸媒行业的变革正在加速。

“纸已死,媒仍在”

突破“书本地理”限制

新媒体的发展势不可挡,数字经济从规模到增速上,都在释放着未来可期的信号。新媒体产业也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源源不断地获得着动力。

相较于一开始唱衰传统媒体的总论调来说,如今的传统媒体机构,更多的是转变心态,积极与时代潮流融合,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努力谋一条出路。

官网资料显示,《新京报》日均出版88版,周五112版,是目前北京地区版数最多、信息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新京报》自办发行,以征订和零售为主要发行渠道,目前日均发行77.6万份。凭借纸媒的传播力,《新京报》虽然已经算得上是“大报”,但它始终跳不出“都市报”的天花板,影响力的地域限制十分明显,而真正让“新京报”这三个字在更广阔的空间上产生影响的是其在新媒体方面的布局。

此前据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透露,为了实现全员转型移动端,新京报再造策、采、编、发、审全流程,全报社包括采编、经营、发行、行政等在内的1100多人团队,围绕新京报中心工作快节奏地开展工作。新京报APP、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超过100个平台每天生产不少于450条图文、视频原创内容,实现了7x24小时新闻全覆盖。

新京报发展的方向,是以“融”求进,全面立足于线上角度、强化互联网思维做全新的规划与架构,强网智端,强化报社产品的移动化、视频化、网络化、社区化、智能化。

报刊在传达受众的过程中,势必要受到物理空间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人们的阅读世界的扩张,与报刊的生产、流通、消费息息相关,而互联网则为打破“书本地理学”的局限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通道。

纸媒走向衰落的原因,并不完全是来自于新媒体的冲击,长久发展以来的纸媒机构积累下来的模式化、制度化的沉疴同样也是致命的。报刊媒体面对来势迅猛的数字化,并非处在无力反击的地位,而是需要剜肉医疮,优化资源配置,发挥集合优势,努力实现“1 1>2”的效果,如此才能涅槃重生。

多家知名报纸相继停刊

这个过程需要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虽然媒体上网看似没有门槛,但拥有强有力的新闻生产力量和经济支持的大报、大媒体,才更有可能担负起转型融合发展的成本,这个过程大浪淘沙,将许多纸媒机构拦在了顺应社会变革的门槛之外。

“纸已死,媒仍在”,正是因为处在变革的时代,我们才能有更多的机会重新出发。当纸媒不再是社会媒介渠道的主导者之后,就需要拒绝期期艾艾的唱衰论调,拿出魄力和勇气,借着新媒体的浪潮再度扬帆。

“报格”比“新闻纸”更重要

变得是形式不变的是内核

人们总是喜欢在一个事物露出疲态的时候提前给它发讣闻,但病树前头万木春,每个行业都有其自愈和发展的能力,轻言消亡不可取。对于纸媒来说,与其说是消亡,不如说是在“战略转移”。纸媒发行传播除了在经营上的考量之外,更需要注重的是其肩负的社会责任。

在纸媒统领社会舆论宣传的时候,内容源头可控,公众发声受限,能够进入大众视野的信息内容大都是经过慎重考量的,理性程度更高。而如今全民皆媒的环境中,在公共环境中发声的门槛越来越低,一些曾经被忽视的边缘事件、边缘人物更容易受到关注,但与此同时,情绪化的声音越来越多,舆论失范、真相反转的现象越来越常见。

两相对比,并不是要提倡“复古”或是用悲观的态度看待现实,毕竟历史发展的车轮永远是向前的,倒行逆施不是什么明智之举。但这样却能引发我们的思考——新时代的传媒环境如此复杂多变,正本清源的任务应该交给谁?

我们需要优质的内容信息传播者。主流媒体在舆论上不能缺位,并且需要努力保持引导地位。面对纸媒的消逝,死守新闻纸是没有必要的,而是需要将主战场、主阵地转移到客户端和网络等新媒体平台上,转型成为更符合时代需要的互联网融媒体,在新的战场上攻城略地。

继承了纸媒传统而进入互联网世界,或许能够为如今正处在野蛮生长的舆论环境带来新风貌。

消息来源的数量爆发式的增长,用户对信息内容有了更多的选择,因此为了吸引更多注意力,势必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更多文章,以求其适应传播规律,更好地触达受众。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一些不良的传播手段保持警惕,不能为了追求时效性而放松对内容审查的要求,不能为了追求点击率而变成标题党,不能为了追求讨论度而夸大社会矛盾。

从新闻纸到互联网,从纸媒到新媒体,变的是形式而不是内核。无论纸媒的未来何去何从,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阵地转移战斗中,从业者对文字的敬意都不能消失,面对更加复杂的传播环境,更需要保持初心,坚守底线。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