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遵义 > 资讯杂谈 > 正文

从湘江到遵义:历史从未遗忘

发布日期:2016/10/20 2:38:45 浏览:1320

那是一个奇迹,一部史诗,那是80年前,红军用脚步和鲜血在中国大地上镌刻出的惊心动魄的美。两万五千里的路,延伸出中国的未来。

这个秋天,一支队伍出发了,踏上了红军长征走过的路,从湘江战役遗址走到遵义;那是长征中最为艰难的一段路,也是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路。

他们是由《中国艺术报》社、湖南怀化市文联发起,联合湘桂黔三省(区)七市州文联组织的“追梦长征,信念永恒”重走长征路文艺家团队,朱虹子、杨少波、龙险峰、许菁、邓宏顺、骆罡、李勇、王一丁、赵慧卉、柴棚、陶永喜、龙宁英、周冰、林安权、童世明、郑伯阳、杨洲、夏春媚、唐陈鹏等50多位诗人、作家、书画家、摄影家,斗志昂扬,从心出发。

呼伦贝尔-遵义

重走长征路文艺家团队登上南山

一、桂林兴安:湘江升起红月亮

重走时间:8月29日

地点:广西桂林兴安,湘江战役遗址之一

意义:湘江战役,长征中的第一场恶战,粉碎了敌军全歼我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

行走在长征路上

我都在想

如果当年自己是红军

会在哪块石头下长成今天的一棵草……

想想走走

我看见了湘江水中的红月亮

由三万多颗红军战士的心组成

——龙险峰《追梦长征路·红月亮》

三官堂前,湘江北去。

绿树成荫,铜仁市文联主席、苗族诗人龙险峰踏在一块石头上眺望远方,想起了爷爷奶奶。这里就是他的爷爷战斗过的地方。

那是82年前,爷爷是红十八军团的一员。1934年11月底,爷爷随中央红军长征队伍先后突破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来到湘江畔。按照计划,他们要经桂东去湘西北,与贺龙、萧克的红二、六军团会合,在湖南重建革命根据地,将湘鄂川黔苏区连为一体。然而,蒋介石早已判明红军将沿“萧克旧径”突围的战略意图,派遣湘粤桂军和国民党军共26个师、30余万兵力,布置好了“口袋”,等着红军往里钻,并分兵尾追,意欲将红军聚歼于湘江以东。

那是7天7夜的血战。11月22日,桂军白崇禧因蒋桂矛盾,为保存实力,一度撤离兴安、全州、灌阳一带防线,我军三天之后方得知情报。25日,红军各部分四路纵队从各个地段强渡湘江。此时,国民党军已夺回道县,湘军已占领全州封锁湘江,桂军回师灌阳阻击。27日,红五、六团在全州脚山铺构筑阻击基地,红四团占领兴安界首,在光华铺构筑防御工事,红三团第五师扼守灌阳新圩,形成脚山铺、新圩、光华铺三大阻击阵地。惨烈的湘江之战,也主要在这三个战场展开。

呼伦贝尔-遵义

出征仪式

其中,全州脚山铺阻击战是历时最长、敌我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场血战。29日,红一军团红二师对战湘军三个师,湘军数十门大炮和数架飞机狂轰滥炸。30日湘军倾巢出动,方圆二十里丘陵松树皆被炸成焦土,当晚脚山铺失守,红军退守绍水白沙河。三分之二的队伍还没有过江,敌军已疯狂逼近,12月1日这天,对中央红军的命运生死攸关。凌晨一点半,中共中革军委向全军下达紧急作战命令,两小时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又联署保证执行军委命令的政治指令,可见当时危急程度,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

这一天,战斗空前激烈,杀声不绝,战士们用血肉之躯阻击敌人,至1日中午,红一军团阻击阵地全部失守,伤亡近6000人。红军八个师中六个师在付出惨痛牺牲后渡过湘江,打掩护的最后卫部队红三军团第六师十八团和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无法过江,或被击散,或被围歼,其中红三十四师不得不回战湘南,后陷入敌军重重包围,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4300余人的队伍所剩无几,1000余人的红十八团也为全军抢渡湘江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那时才29岁,在永明县遭遇保安团袭击,负重伤被捕,敌人抬着他连夜去邀功,他趁敌不备,从腹部伤处一把把拽出肠子,拼劲余力撕绞扯断,手扯不断就用牙咬,壮烈牺牲,头颅被残忍砍下悬挂于城门上示众。一○○团团长韩伟转战兴全灌山区,在敌人追击下无路可去,率5名将士毅然跳崖……这样残酷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无数红军战士倒在了血泊里,倒在了湘江中,青山尽染,湛绿的湘江也变成了赤色。湘江一役,红军击溃了敌人布下的第四道封锁线,但从最初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5万人,损失过半。

重走长征路的50多位文艺家,从湘江战役地点出发,瞻仰了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三官堂,祭拜烈士墓园,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中向先烈们敬献花篮。湘江战役纪念馆庄严耸立,他们流连其间,感受着湘江战役那壮烈的一幕又一幕,感受着先烈们的不屈情怀。

走出三官堂,站在湘江江畔,文艺家们仿佛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刻。远处一条鱼猛地跃出水面,击打出一片水花。“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这句话已经成了民谚。此时,诗人龙险峰极目远眺,在江水淘干岸边泥土的拐弯处,那块凸起的石头,是爷爷蹚水过江时抓过的吧?他看到,爷爷手上的伤口和脚上枪伤的血,流向远方,溢满血色湘江;他看到,湘江水中升起一颗红月亮,那是三万多颗红军战士的心。

呼伦贝尔-遵义

祭拜湘江战役英魂

二、湖南邵阳南山:“让全国人民喝上南山的牛奶”,当年心愿已成真

重走时间:8月30日

地点:湖南邵阳城步南山紫阳峰

意义:红军长征队伍跋山涉水从此走过,革命胜利后回报这片土地,开发高山牧场,而今已建设成为“南方的呼伦贝尔”

如果可以

我愿意停留一万次

凿出一朵红

钉在一首诗里

——柴棚《南山红》

紫阳峰上有座紫阳亭,亭里,两只奶牛悠闲地乘凉。奶牛是黑白花的,当地人称“花姑娘”。8月30日,重走长征路文艺家队伍走到了这里。这是他们头一次看到,亭子里坐着的不是人,倒像是专门为“花姑娘”们建的。

这里是南山牧场,不是新疆南山,而在湖南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高山层峦叠翠,一朵蓝色湖水镶嵌其中,绿草如毡,蓝天白云下奶牛漫坡,这里被称为南方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登高望远,像一幅泼墨画。“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谁能想到,在海拔1760米的南方高山,还有这样一片牧场?

南山脚下莲花桥,曾有一次激战。1934年9月8日,为配合红军主力实现战略转移,长征先遣部队红六军团第十七、十八师集结城步,11日晚第五十一团第三营在莲花桥与敌对阵,击退敌人8个团,3名战士在此牺牲。至今那里都还有红军烈士墓。

南山之所以成为南山,和红军的一个心愿有关。时任红六军团政委的王震率部驻扎南山地区,发现这是一块宝地,豪迈地许下心愿:“待革命胜利后要在这里办上一个大牧场,让全国人民喝上南山的牛奶,穿上南山的羊毛衣。”为走出南山,他们请当地居民张三伯当向导,张三伯热情地杀了两只羊招待红军,红六团警卫连指导员李湘南为此留下一张借条:我们经过南山,已身无分文,借了张明勇大伯山羊两只,玉米两百斤,等革命胜利后,请当地政府照数归还。落款时间是1934年9月18日。

彼时南山还是剑茅满地,荒芜一片。革命胜利之后,红军果然没有忘记当时那张小小的借条,没有忘记当时那个美好的心愿,他们要回报这片土地。自1956年,经知青及一代代人开垦,尤其是1978年引进澳大利亚三叶草、黑麦草等优质牧草,四季不枯,方有今日之气象。而今,南山已成为风景区,分为老山界、紫阳峰、茅坪、南山顶、蛟龙洞、白云湖六大区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前去,喝一喝天然醇香的牛奶,走一走红军走过的路。

呼伦贝尔-遵义

通道长征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

老山界上有一条红军路。当年渡过湘江后,红军面临新的选择,是按原计划向北经西延大埠头,与敌硬拼去湘西,还是改变行军路线,翻越老山界经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去湘西?而蒋介石早在11月17日就已经颁布了《湘水以西地区剿匪计划大纲》,计划如在湘江以东不能全歼中央红军,进一步则在湘江以西歼灭。毛泽东积极主张改变路线西进贵州,得到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的支持,遂在油榨坪改变行军路线。当年12月,红军主力部队翻越老山界抵达南山。老山界如同天梯,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高山。陆定一写过一篇散文,曾被选进小学课本,题目就叫《老山界》:“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这些“之”字的火把也留在了一代代孩子心里,仿佛从未熄灭,一直映红着老山界的天空。

据说王震将军率领红一方面军翻越老山界路过一处山峰时,忽然云开雾散,紫阳高照,紫阳峰因此得名。这一天,沿着红军走过的路,重走长征路文艺家团队也挥旗而上,登临峰顶,在一步步脚印里感受当年几经磨难之后紫阳初升时的那一丝喜悦。

亭子里奶牛慵懒安闲,虽非旅游旺季,游客并不少。远处有游客阖家秋游,哥哥带着妹妹骑着马缓缓走过。整个南山一派自然祥和,是个福地。文艺家团队里,诗人、怀化市作协副主席柴棚很是欣喜。在她看来,南山是绿色的,她想像一头奶牛、一只小兽那样躺下来,成为草原里的一抹绿;南山是白色的,追赶着她的云朵将她洗白,她原谅了世界,找回了初心;南山也是红色的,这个曾在诗句里写“你敢说不漂亮我就掐死你”的“小女巫”,一路被红军长征中的信念与精神、被一个个红军战士的悲壮事迹感动鼓舞着,她看到漫山遍野的红,“每一朵红,都是火把/每一朵红,都是亲人”,她说:如果可以/我愿意停留一万次/凿出一朵红/钉在一首诗里。

如果可以,我们都愿意停留一万次,停留在南山的红里。

三、湖南通道,贵州黎平、猴场:伟大转折的前夜,他们点燃火把

重走时间:8月31日—9月1日

地点:贵州通道、黎平、猴场

意义:遵义会议前在这三地先后召开重要会议,放弃错误军事路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行进,为遵义会议召开创造了条件,为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怎能忘?我以侗歌送亲人,我以侗酒疗君伤。怎能忘?部队换防杆子溪,衔枚疾走过草堂。杜鹃灼灼凝晨露,正义之师沐朝阳。

——王一丁《追梦长征赋》

世人皆知遵义会议,而少闻通道、黎平、猴场会议。殊不知没有通道、黎平、猴场,就没有遵义会议。

周恩来后来曾回顾这段历史时说:“进入湘桂交界,从老山界开始,中央一路开会,争论愈益激烈。”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一书中也写道:“部队

[1] [2] [3]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