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遵义 > 资讯杂谈 > 正文

确保赶上第三批苏州自贸区战略变轨

发布日期:2016/4/6 2:17:32 浏览:500

一个月内,两个消息,给苏州官员带来“冰火两重天”。

9月23日,商务部官员首度发声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其他地方未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不能复制和效仿。

时隔半个月,江苏省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传来消息,国务院批复同意在该区开展调整相关税收规定、促进贸易多元化试点。这项政策的含金量已经堪比上海自贸区。

苏州和昆山,作为离上海最近的地级市和县级市,对上海自贸区既喜又忧,苏州、昆山多位官员、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他们喜的是自贸区将能为本地的产业承接、政策红利带来溢出效应、辐射效应,忧的是上海自贸区的区位优势会对本地增量企业、存量企业带来虹吸效应。“我想这(暂停地方自贸区申报、叫停地方负面清单设立)不会是永久的,现在处于调整阶段。”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院长金旭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苏州市委党校行政教研部副主任刘建芳则建议,因应时势,苏州自贸区战略要建立阶梯性目标——最高目标当然是自贸区尽快申报成功;但如果短期内批不下来,第二目标是不求“自贸区”之名,而求具备自贸区功能之实;如果连对接都不允许,苏州还可以成为上海自贸区的功能延伸区,有望成为上海自贸区企业在产业承接、商务配套、休闲旅游等方面的大后方。

在各地争抢自贸区的热潮中,苏州、昆山的做法,颇有借鉴意义。

确保挤入第三批

日前,在昆山举行的中国(昆山)金融外包峰会上,商务部原部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在演讲时表示,“上海自贸区正式运营,将多方位加速推动高端服务外包业发展。”台上嘉宾高谈阔论,台下听众埋头记录,包括在座的昆山市各委办局官员,都渴望能从这些演讲中获得一些先机。

不过,从武汉专程前来昆山参会的武汉佰钧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夏维笑着说,上海不会把昆山的服务外包产业抢走。他解释道,对于为IBM提供解决方案的服务外包企业而言,上海的雇工成本是昆山的1.5倍,内地雇工成本虽然更便宜,但IBM希望该服务外包企业能够距其中国(上海)总部1小时多车程内,以便随时派员监控质量、进度——昆山因此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

本次会议举办地,是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昆山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距上海市安亭镇只有不到500米,拨打上海电话号码都不用加区号。

根据央行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上海自贸区在投融资汇兑便利、深化外汇管理改革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措施。政策刚一落地,央行苏州市中心支行卞臻祯就撰文预测:“上海与苏州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落差将进一步拉大。”

“一年过去了,有些出乎意料。”刘建芳说,中央给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政策,后续细则的落地并没有预期中快。因此,上海对苏州企业的虹吸效应并不明显。

但苏州方面不敢掉以轻心。5月13日,苏州市召开“学习对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深化制度创新现场推进会”。前任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在会上强调,苏州紧邻上海,两地要素流动频繁、产业互补性强,学习上海、对接上海,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蒋宏坤还披露了苏州申报自贸区的进展,3月份,省委、省政府明确了苏州在省内的首选申报地位;但全国已有14个城市正式申报设立自贸区,竞争十分激烈,短期内不会新批自贸区。但蒋宏坤依然乐观:“只要定位准确、处理得当,苏州自贸区完全可以争上第二班车,确保第三班车。”

目前来看,苏州赶上第二班车似乎有些困难。一位赴当地调研过的专家表示,苏州毗邻上海,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文化历史趋同,考虑到上海自贸区要在全国不同地区“可复制、可推广”,苏州挤进第二批自贸区“可能性不大”。

先做事、后拿“名分”

即便年内自贸区申报成功希望不大,但苏州市一边不放松设立苏州自贸区的申报工作,一边在悄然推动自贸区功能在苏州落实。刘建芳回顾说,30年前,昆山自费创办了国内第一个县级开发区,苏州开放型经济由此发端,苏州人历来有先做实事、后拿“名分”的改革传统。

10月9日,江苏省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传来消息,国务院近日批复同意在该区开展调整相关税收规定,促进贸易多元化试点。“虽然级别不如自贸区高,但这些保税政策实际上给苏州综保区赋予了上海自贸区‘境内关外’的地位。”上述赴当地调研过的专家分析说,上海自贸区能做的境外商品“保税展示交易”,苏州综保区也能做。“可以先怀胎再生孩子。”蒋宏坤透露,对于一些贸易监管便利化措施,完全有条件向上争取,直接复制应用;对于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可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积极借鉴,尽量减少和优化审批;在金融领域,可参照上海已落地的改革创新举措,提出本地化的诉求,积极争取落实。

一个月后,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苏州学习对接上海自贸区发展、深化制度创新,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溢出”效应,着力建设开放型经济的先行区、对接国际贸易规则的示范区、先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

苏州是中国大陆台资企业最为密集的城市,集聚了1万余家台资企业,贡献了大陆对台贸易往来的20。作为中国大陆台商最集中的地区,昆山申报的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简称“昆山试验区”)在2013年获得国务院批复。于是,“准自贸”模式最先在对台金融开放方面得到试验。

央行专门批复,同意在昆山试验区开展包括台资企业集团内部人民币双向借款业务在内的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昆山成为目前唯一享有此政策的特殊区域。对新加坡金融开放紧随其后。

台湾富邦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史纲告诉经济观察报,昆山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对台商在大陆投资有吸引力。富邦投信即将与昆山合作设立一家新的证券公司。

“虽然这些业务仅限于对单一国家(地区),但资本项下的开放程度已经超过了上海自贸区的自由贸易(FT)账户。”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王俊解读说。

苏州市太仓港更进一步,今年早些时候,太仓港与上海港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太仓港作为上海港的港口延伸,推动实现沪太通关一体化,“今后,从太仓港办过入关手续、装船出港的船舶,就相当于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办过手续了。”王俊说。

借鉴上海经验

踌躇满志之际,一份商务部的加急内部文件发到苏州、昆山两级商务局。商务部对各地推行负面清单进行规范,其他地方未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不能复制和效仿。

然而,今年年初,苏州工业园区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出台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并开展试点,16个行业门类分为“禁止外商投资列表”和“有条件管理列表”,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由行政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如今,部分对接上海自贸区的功能受限,但苏州并未停下实施自贸区战略的脚步。“苏州仍是国内最具条件率先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的城市之一。”多位受访官员、专家告诉记者,苏州长期具备开放型经济优势和较高端的产业基础,包括:拥有12个国家级开发区、5个省级开发区、8个海关特殊监管区,是全国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和外商投资最为密集的城市。

“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苏州不必和上海争当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要实现错位竞争。”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王俊说,上海自贸区有很多高端产业,可以把次高端产能投放到苏州;苏州还可以承接自贸区企业的外包业务(如金融外包)、高科技企业的产业化部分。

苏州专家咨询团成员、苏州科技学院商学院教授王世文则认为,上海自贸区仅占28.78平方公里,可用于新增开发的空间有限,必然需要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例如,上海金融业快速发展将为昆山花桥服务外包提供新机会。转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周边地区造船、海上通讯制造、物流等行业发展。未来,上海自贸区获准“区内注册、区外运营”的企业将增加对周边地区办公用房的需求。苏州制造业发达而服务业层次、规模均滞后于上海,服务业应借势而上。

然而,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和国内竞争的牵引,2013年,苏州笔记本电脑产能下降至高峰时期的一半左右,一些传统产业也出现向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转移的趋势。王世文提醒说,苏州自贸区战略要尊重全球产业链演变规律,不要太冒进也不要太保守。“钱比人聪明,市场比政府聪明。”王世文说,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有一批大型企业是从上海迁过来的,或者是给驻沪外资企业做代工的,从日资企业学技术,从台资企业学管理,技术外溢和管理外溢塑造了许多上市公司。

“苏州从乡镇工业到开放型经济再到今天创新型经济,恰恰都得益于上海的产业、管理、技术溢出。”刘建芳说,根据产业转移的“雁阵理论”,苏州今后要把“自贸区效应”辐射到省内外其他地区,比如苏北的宿迁、南通,以及苏州的对口城市陕西榆林、贵州遵义和铜仁、广西百色,再通过这些城市辐射中西部省份一大片区域,确保苏州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