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遵义 > 下设单位 > 正文

红色圣地平安遵义系列报道之二

发布日期:2016/11/21 20:51:38 浏览:1949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300元,高出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1元。

一、制度设计规范改。依据县、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系列文件,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难懂的改革术语“翻译”成“土话”,将繁琐的改革步骤编成顺口溜,进行宣传发动和学习培训。改革文件设计了“六步三榜”“八步一公示”等操作方法和工作流程,明文规定通过召开群众会、村务公开等方式推进改革,累计召开群众会30余次,让群众主观上愿意接受改革、客观上能够理解改革,取得了“确员定股东、确权定资产、确股定归属、确管定经营”的改革成果。大清沟组把集体资源和村民资产逐一清理并确权颁证,使其具有商业价值;把集体资源性、非经营性资产股份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享有更多财产性收益权;全组资源和现金入股率达100,73户群众自愿出资85.4万元入股,全体“村民”成为了真正的股东,并建立旅游专业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村资源“活”了起来,让农村要素“动”了起来,让农民腰包“鼓”了起来。

二、化解矛盾引领改。产权制度改革涉及每个群众的切身利益,牵扯的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发展稳定新矛盾,都需要通过群众会“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有效化解。比如:全家外出生产生活仅仅是户口在本村是否确员、二轮土地承包属划地人口但户口已迁出是否确员等问题,都是通过群众会集体商议明确的。在打造“七彩部落”过程中,在几个月时间里,召开上百次群众会,化解矛盾纠纷几百起,公开、公平、透明地商定入股条件、分红比例、环境打造等重大事项。群众会统一思想后,党群干群一条心,大家“5 2”、“白 黑”的工作,仅仅用20天时间,所有村民主动将饲养的猪牛、鸡鸭等牲畜全部出售,主动拆除牲畜圈舍60余个、拆迁祖坟23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大力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遵义市政府

与会代表在参观的乡村路上

三、创新创业推动改。金花村“七彩部落”以“突尼斯蓝白小镇颜色风格”为蓝本,有机结合黔北民居“七大元素”,打造“彩色王国”,发展乡村旅游,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另类”的设想,起初多数村民持有不同意见,后来多次召开群众会说明创新创意理由,最终说服了群众,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改革、支持创新、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仅仅用30天时间,完成了58栋黔北民居的3D图画和简易旅游设施配套,实现“一月有大改变、两月有大提升、三月有大效益”的预期目标。通过发动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一个现代版的童话世界、让人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声名鹊起,蜚声省内外。省内外游客不断涌入,带动了300余名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四、农旅一体催生改。通过多次召开群众会,充分尊重群众提、大家议、集体定的意愿,多次征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探索形成统一规划打造、统一资源整合、统一运营管理、统一股份分红和政府兜底基础设施的“四统一兜底”旅游发展模式,配套了民宿宾馆、客栈、道路、水电、污水垃圾处理、生态停车场、公共厕所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了文艺晚会广场、篝火广场、婚庆广场、美食街、观光栈道、观光水体等旅游设施与业态,建成“七彩之门、七彩伞阵、七彩民居、七彩广场”等乡村文化旅游亮点。现有乡村餐馆9家、精品客栈5家、乡村酒吧2家、乡村超市3家、名优小吃16家、农村电商1家、茶叶加工企业1家,实现茶区向景区、茶园向公园、茶山向金山转变,实现旅游综合收入每月达100万元以上。

五、利益共享主动改。成功打造景点的关键,前提是得到群众的赞成和支持,关键是群众积极参与并从中受益。金花村在打造“七彩部落”时,通过群众会集体商议、民主决策、建立制度,制定了“1432”的分红机制:将旅游开发公司盈余的10用于73户人家以生态资源入股的分红,即资源股份;40用于47户出资人家分红;30用于合作社及旅游开发公司管理团队的绩效考核;20上交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用于全村公益事业。景区的收入直接与群众利益挂钩,景区生意红火激发了群众的创业致富激情和梦想,每个村民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激发了当地群众抓改革、促发展的内生动力。

金花村通过“群众会 ”农村社区社会治理新模式助推农村改革,实现了“三变”改革和农旅一体化发展,美了乡村,强了产业,富了群众,成为湄潭村寨改革创新、抱团发展、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新典范。

遵义市政府

与会代表以群众会的方式听唐兴浪支书讲群众会

五、两路口村:“群众会 ”发源地社会治理新高地

复兴镇两路口村位于湄潭北部,距湄潭县城32公里,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组,910户,3482人。2002年以前的两路口村是一个省级一类贫困村,矛盾众多、民风不正、民情不纯、民怨很大,干群关系极度紧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只有600元,温饱难以为继,物质和精神双贫困,大家不思进取、生活懒散,村容村貌脏乱差;社会治安混乱,偷鸡摸狗、打架扯皮、吵嘴骂街现象时有发生,“门徒会”、“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乘虚而入,甚至有的人在威逼利诱之下走上外出贩毒吸毒之路。

2003年换届选举,唐书浪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新的村支两委班子上任后,提出了“扶贫与扶智并重,民主与法治同抓”的工作思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以群众会为载体,坚持“有事多开会,遇事多开会,做事多开会,通过开会出办法、出共识、出感情、出团结,有组织、有重点、分层次积极稳妥推进各方面协商”的开会机制,十二年时间开了800余场群众会,积极探索实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群众会 ”选好头羊,烂摊子变好班子。俗话说得好: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2002年,两路口村支两委干部因挪用公款相继落马,留下的是一堆债务和冰冷的民心,唐书浪成了村支两委仅存的一名干部。2003年,两路口村换届选举,复兴镇通过招考村党支部书记、海选村委会班子、下派国家干部等措施,选优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唐书浪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支书唐书浪思考要让群众信任自己,不光是口头说服,关键是为大家做实事、办好事。他带领村支两委班子,从开群众会入手,从村民身边事说起,从发展说起,从关系大家的切身利益说起,一次又一次的不怕人少冷场,一次又一次的苦口婆心,就这样一直坚持和执着,不断感动和感化群众,得到上级组织的支持帮助,切实理清了“稳住一个桩子、建好一个班子,团结一个圈子,找准一条路子,增加群众票子”的发展思路,全面清理了箩兜帐、裤包帐,有效处置了矛盾纠纷,使村民对村支两委关系不断融洽,信任大大提高,凝聚力号召力大大加强,带领班子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形成了民主、团结、务实、创新的班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好班子。

二是“群众会 ”宣传教育,民怨多变民风淳。两路口村过去开群众会,群众不愿来,来的还要误工费,群众对话题不感兴趣,群众会几乎成了群众的“吹牛会”、“摆龙门阵会”。对此,两路口村支两委干部把学习作为开好群众会的“敲门砖”,结合群众需求和实际,把学到的东西转变成方言、土话等群众语言,以群众身边人、身边事、生产生活常识入题,召开群众会,组织群众学,聘请专家讲,现场实地学,重点宣讲党的政策、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生产生活知识、文明礼仪,使群众增强法律意识,明白生活事理,学到生产技术,达到了群众喜欢来、愿意听、听得懂、有收获的目的。现在,参加群众会成为两路口村民习以为常、不可或缺的习惯,形成了“干活不怕劳累,开会一呼百应”的局面。比如,在两路口村群众会上,支书唐书浪谈到教育,他就会说:读完初中可以脱贫,读完高中可以致富,读完大学可以奔小康。谈到防火,他就会说:谁放火烧山,谁倾家荡产,要是烧着房子,那就摊上大事了,等等。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引导,理顺了民风,化解了民怨,凝聚了民心,文明风尚蔚然成风,广大村民思发展、守法纪、讲文明,整个两路口村呈现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祥和安宁的景象,多年来没有发生过社会治安案件。

三是“群众会 ”集中诉求,肠梗阻变直通车。以前两路口村没有村民集中诉求制度,一些村民聚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民意不畅、民怨陡升。自建立村民集中诉求制度以后,坚持每年举行两次村民集中诉求大会,通过村民提议--两委商议--代表决议的形式,引导村民集中诉说自己或村集体的事,集中听取村民“想帮助”、“需要帮助”的事,集中回复村民“想知道”、“该知道”的事,集中审议村支两委工作计划、工作报告,集中评议村干部述职述廉情况,集中讨论事务、决策村务等,搭建起了村民诉求、处置、落实、回复等工作机制,使村民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困有组织帮、惑有政府解,变民意、村务的“肠梗阻”为“直通车”,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近5年来,两路口村共召开村民集中诉求会议10场次,收集诉求事项100条,处置反馈率达100。

遵义市政府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湄潭县两路口村

四是“群众会 ”推动发展,脏乱差变乐富美。两路口村通过召开村支两委、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就全村发展进行讨论研究,大家纷纷建言献策,确立了以产业为支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载体、村庄整治为重点、黔北民居新村为标志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和“山上种茶、圈里喂猪、田中养鱼”的产业发展思路。发展思路确定后,通过各种形式的群众会,充分宣传发动和组织引导群众,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村已发展生态茶园1300余亩、精品水果70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