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遵义 > 下设单位 > 正文

红色圣地平安遵义系列报道之二

发布日期:2016/11/21 20:51:38 浏览:196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根本坐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遵义市政府

“群众会 ”发源地:湄潭县复兴镇两路口村

2016年11月11日,遵义市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现场会在湄潭召开。我们和遵义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综治委副主任徐光华,副市长、市综治委副主任、市公安局局长刘晓渝,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滨,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委成员单位负责人,遵义市各县(区、市)相关负责人一起来到湄潭县,在湄潭县委书记魏在平,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勰,县政协党组书记陈佐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虎,县政协党组成员徐才忠以及各镇、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湄潭县以“群众会 ”为载体,探索农村社会治理新模式的各个点,感受颇深!

笔者生于1968年,是在遵义一个边远乡村长大的,在笔者的记忆中:70年代中、后期间,生产队、大队经常开会,由于父亲在部队,就算哪时还小,开始读小学了,但是,作为老二的我经常参加各种会议,大哥则帮助母亲干活。直到1980年左右,农村实行家庭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我们生产队分田地抓阄,基本上都是我去参与分的田地,至今笔者仍然记得自家田地的位置和大小)后,这样的会就少了,由于外出读书,后来定居在省城贵阳后,就很少回去,即使春节或平时偶尔回去,这样的会,也和我们渐行渐远,已经淡化了,也就没有开过这样的会了。

这一次,我们走进遵义湄潭县,去参观湄潭县“群众会 ”的点,去探索农村社会治理新模式的做法。于是,我记忆的闸门打开了:在老家的哪个四合院,住了5、6户人家,大家热热闹闹的,谁家做的什么菜,谁家吃饭晚了,大家都知道,特别是晚上,男人端着碗到各家串门,小孩在后面跟着,尝各家女人做的菜,过节的时候,各家就把做的菜和饭一起端到一快,大家一起共同吃,有什么事,大家开个会商量一下就行了,哪种其乐融融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回味无穷!

今天,在遵义湄潭县,“群众会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画卷,得到了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同志的充分肯定。

遵义市政府

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谌贻琴在湄潭县金花村调研社会治理工作

一、岩坪村:“群众会 ”打赢整村易地脱贫搬迁攻坚战

岩坪村位于黄家坝街道西北部,国土面积12.77平方千米,平均海拨1150米,森林覆盖率达70。全村辖8个村民组,有510户1946人,属于省级一类贫困村。

开好群众会,是践行党的群众立场、群众方法和群众路线,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一招,也是基层干部必须练就的基本功。群众基础牢不牢,组织凝聚力强不强,党的政策落实快不快,关键就在于群众会开得好不好,干群沟通深不深。此前,岩坪村也曾面临种种难题,突出表现在群众对干部有戒心,说干部不像话;而干部埋怨群众素质低、不听话。易地脱贫搬迁工作启动以来,村支两委立足群众主体地位,坚持移民搬迁逢阻必会、移民代表逢会必邀、移民政策逢会必讲、移民诉求逢问必答,累计召开不同形式的群众会300余场次,切实提高民意在民主决策中的比重,让民愿成为村民自治的导向,使群众利益成为各级组织努力的目标,实现了“群众搬出大山更有安全感,留住乡情更有归属感,致富增收更有幸福感”。

第一、“群众会 ”革穷命,被动变主动

岩坪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群众久居深山,与外界沟通不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政策一知半解,加之大山挡住了“出路”,穷苦消磨了意志,许多群众习惯了苦过苦熬,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十分严重。近年来,驻村工作组、村支两委坚持上下同步,宣传教育开民智;内外协同,因势利导扶穷志,深入开展“民情大走访”,镇村干部、党员走家串户或召开群众会,与群众拉家常、算细账、讨论农业生产和创业项目。印发扶贫政策宣传资料,将党和国家各项优惠政策送到群众手中。同时,利用群众会、农业夜校等平台,与大家一起学政策、学法律、学技术,学习习总书记的“摆脱贫困”等系列讲话精神,让群众明白“贫困并不可怕,最怕的是没志气,穷自在、等靠要”,并启发群众坦诚想法、畅谈理想,有效激发内生动力,坚定群众对美好新生活的信心和憧憬,从而树立穷则思变、自力更生的雄心壮志,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通过群众会等形式的充分宣传发动,在2013年搬迁报名中,岩坪村仅用半天时间,报名人数就超过了街道下达1115人的目标任务,彻底点燃了群众的搬迁激情。

遵义市政府

宣传牌

第二、“群众会 ”挪穷窝,陋居变宜居

在整村搬迁工作的启动阶段,群众对这件“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缺乏响应,曾短暂出现“上热下冷”的问题。在后期推进过程中,又遭遇了“群众退保证金热潮”和“分房说情打招呼风”等严重问题。村支两委调研发现,核心原因在于群众短时间内对搬迁的政策无法了解透彻,他们的具体诉求表达渠道不畅,因此缺少主体感,担心自身困难得不到准确理解和恰当处理,因而心存顾忌、患得患失。针对这种现象,村支两委把“关注民意、读懂群众,回应民生、凝聚群众,当好配角、依靠群众”作为根本工作方法,分组召开群众会或走访群众,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讨论,向群众广泛征求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各种意见100余条,并就重点问题与群众互动答疑,让群众成为易地搬迁的主体。在具体工作中,注重发挥群众代表的作用,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村里均召开群众会或群众代表会大家谈、众人议、集体评,特别是对安置选址、户型设计、面积确定、房屋定价、质量监督、分房方案、基础配套等重点事项,镇村在确保不突破上级政策的前提下,始终与群众共商、共识、共建、共享,探索出了“楼层梯度定价”“村民监督、抓阄分房”等灵活可行、群众公认的操作办法,取得了“4小时分房265套,群众无一不满意”的好成效,确保了搬迁有力有序推进。目前,全村已搬迁安置309户1303人,年底将再安置160户518人,2017年6月将实现整村搬迁目标,让民众乔迁新居,居住在设施和服务配套、环境优美的县城新区,彻底告别土木茅屋、不宜人居的恶劣环境。

第三、“群众会 ”换穷业,穷人变富人

有房不是富,促进就业创业、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才是出路。在解决群众就业问题之初,曾一度面临“一头热”的尴尬。由于沟通不够,镇村费尽周折为群众协调的就业岗位,大家往往不满意,一个岗位干几天就“跳巢”,企业生产也受影响,基层干部吃力不讨好。针对这种现状,村支两委坚持需求导向、政策导向,织好“信息网”,牵好“连心线”,用好“加速器”,通过入户调查、群众会、微信群等联系群众方式,准确掌握群众就业、培训意愿;用足用活“特惠贷”“创业贷”“雨露计划”等政策,主动为群众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先后举办厨师、茶叶加工、建筑工匠等技术培训班,并协调安置公益岗位,联系进厂指标,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就业难题。同时,村支两委以“农民致富、村级增收”为目标,发动群众入股成立了村级集体公司,通过“公司 农户 项目”的方式,既带动群众就业,又切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而今,贫困已逐渐成为过去时,全村搬迁群众就业率达85以上。2016年,为加快岩坪村全景域旅游开发,村支两委广泛召开群众会宣传发动群众,讲透政策、讲明利益、讲清蓝图,大力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群众纷纷响应,20余天签订协议467户,流转耕地林地16000余亩,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必将加速推动岩坪脱贫攻坚、同步小康。

第四、“群众会 ”改穷样,农民变市民

随着移民搬迁工作的深入开展,后续问题接踵而至,深山里的农民突然搬到街道后,自律意识、集体意识、防范意识、法治意识、卫生意识还不强,有的老年群众上当受骗,部分群众生活污水随意倾倒、垃圾不入池,有的满口脏话、相互对骂,更有甚者将塑料盒、啤酒瓶直接从楼上往下扔,一到夏天,蚊蝇乱串、乱脏差臭……这就是岩坪安置区搬迁初期的真实写照。村支两委坚持以教育管理引导农民、以公共服务惠及农民、以价值认同接纳农民,做到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大力推进村民自治,充分发挥群众会议、代表人士的作用,建立健全综治、调解、消防、关工委等群众服务组织及运转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热情和水平。大力完善水、电等配套设施,将村小学生集中迁至街道学校,统一纳入寄宿制管理,消除移民后顾之忧;楼房按原村民组命名,解决同城化供水和七星安置点群众菜地诉求等问题,增强群众归属感。同时,积极开办农民夜校,开设道德和法治讲堂,提升群众素质,推动包容式融入,实现包容式发展。开展“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弘美德、扬法治、开民智、纯民风。而今,随着“群众会 ”模式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村民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水平普遍提高,村民陋习和矛盾纠纷大幅度减少。昔日不善言辞的大老粗们,如今处处谈笑风生;昔日闲言碎语的妇女们,如今跳起了“坝坝舞”,老人们扎堆下象棋、唱花灯;岩坪人感概不已:做梦也没想到成为街上的居民,变了,真的变了!

今天的岩坪村,正在经历一次美丽的嬗变。“群众会 ”的农村社区社会治理模式,改变了岩坪村以往群众会不会开、开不起、开不好的尴尬局面,确保了整村搬迁工作群众有热度、落实有力度、推进有深度。

遵义市政府

遵义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综治委副主任徐光华和与会代表在园区参观

二、红坪村:“群众会 ”助推工业发展

兴隆红坪创业园区位于兴隆镇红坪村,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距县城5公里。按照“科学规划,完善设施,强化规范,优化服务,注重实效”的发展思路,创业园区不断发展壮大。建成区A区共1000余亩,分工业区、居住区和公共设施区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