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遵义 > 下设单位 > 正文

重庆工商大学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发布日期:2023/4/18 13:20:46 浏览:43

立德树人,培养优秀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将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近年来,重庆工商大学紧紧围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和“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建设经、管、文、工、法、理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学”奋斗目标,不断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学校高水平多科性大学建设的核心内容,努力培养具有“新儒商”精神,兼具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的“三型一化”高素质人才。

“在教育教学改革大讨论中,从校领导到各院系一线教师,都有机会说出教育心得,敢于表达自身在工作中的问题与建议。”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学院教师秦杉在参加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思想大讨论中的直观感受。秦杉认为,“大讨论”本质上是对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与梳理,结合现实进行优化完善,从总结中吸取经验,从问题中寻找答案。”

类似于秦杉这样充满紧迫感和责任感的教师,在重庆工商大学不胜枚举。而这直抒胸臆的表达,则来源于学校自2016年3月开始,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学一线教师等共同参与,历时数月,立体全面多层次的六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思想大讨论”和八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思想大讨论系列访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校此次“大讨论”、“系列访谈”,时间跨度之长、参与人数之多、讨论内容之丰富深刻,营造出浓厚的教学改革氛围。为学校统一思想、增进共识、凝心聚力、全面推进改革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重庆工商大学校长孙芳城感触颇深,他直言一切工作都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这个宗旨奋进。

孙芳城表示,重庆工商大学的发展应抢抓机遇、乘势而为,“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建设、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互联网 ”以及“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等重大战略举措,使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社会供需关系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为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学校也面临着诸如教育教学观念的相对滞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水平不够高,教师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数量短缺与分布不平衡同时存在等诸多问题。这些都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

在新的历史时刻,重庆工商大学如何在更高的站位上继续前行?如何建设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全国知名高水平多科性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先行者应如何担当?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大学。这是重庆工商大学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也是学校实现长足发展的根本要求。

为此,学校不断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着力破除机制体制积弊。全面深化管理体制、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人事制度等改革,激发学校发展活力,助推内涵式发展。在刚刚落幕的重庆工商大学第三次党代会上,学校站在新起点,描绘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用5至10年的努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整体水平全面提升,主要办学指标和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全国知名高水平多科性大学。学校本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范式和教学管理、专业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从校、院、系等多个层面,进行改革。“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是重庆工商大学的育人宗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十三五”发展规划曾多次提出“强化以学生为本理念,继续深化‘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校所有工作必须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等办学共识和思想。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以学生成才成长为导向,学校深入打造全面育人机制体制,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学校从“三个三”着手,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三个三”即: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三型一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家庭“三方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校从形式、内容、考核等方面多管齐下,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攀升。形式上,教学大纲的修订紧紧围绕“三型一化”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凝炼课程特色,突出能力培养,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创新性。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的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以“学习效果”为核心,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混合式、翻转式、对分课堂式等教学方式。“专业”是一所高校的名片,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确立了“优化结构、强化特色、动态评估、整体提高”的专业建设思路,制定了控制总量、服务地方、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分层次、分类别推进专业建设发展的系列措施。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及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学校长年坚持“人才兴校、人才强校”战略,以增加数量和优化结构为基础,以提升教学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29人,在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的占比48.84,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31.83。目前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6人。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多角度多层面地开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学校将具有重庆工商大学特色的“新儒商”文化融入育人全程,“共同的家园、共同的梦想、共建工商大”活动沁润人心,“体验工商大、感知新重庆”日益国际化,“感动校园人物”“校长荣誉奖”评选获得广泛认可,“小红帽”党建基地、党员服务站、辅导员家访、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宣讲会等成为一个个弘扬正能量的响亮品牌;以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职工、优秀学生等为抓手,师生员工的思想境界、道德品格、价值理念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得到新的提升。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下,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攀升,近年来,学生考核成绩优异,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表现突出,文体类大赛成绩喜人,学生学术成果丰硕,综合素质得到稳步提升: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2400余项;学术成果丰硕,获批市级以上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0项,获准国家专利9项;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校女排运动队勇夺中国大学生排球锦标赛冠军,勇创重庆市大赛22连冠的佳绩。

在近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学校就业率仍保持在重庆市普通本科院校前列,就业质量逐年提升。近三年,学校就业率达到90以上,优质就业率保持在50以上。改革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开放则助推一所学校走向世界舞台。为拓展育人渠道,扩大对外影响,重庆工商大学坚持“立足重庆,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服务面向定位,多年坚持对外开放。

一方面,通过内外结合,积极开展校企校地合作办学。目前,学校已与181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校院两级已与重庆市、遵义市、内江市、秀山县等30余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广泛的协同创新、合作育人战略合作关系,2012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依托我校建立了重庆金融学院,立足高端金融人才培养与综合服务。儒商精神在重庆工商大学的办学历史中传承已久,在65年筚路蓝缕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不断凝练办学特色,以核心价值观内涵,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进一步提出“品德高尚、志存高远、诚信为本、以义取利、以利济世、遵纪守法、爱国敬业、团结友善”,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新儒商”精神,形成了良好的育人风尚和培养特色。自2002重庆工商大学组建成立以来,学校以“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的速度快速发展,本科在校生规模扩大了两倍;人才培养的层次,从“专科——本科”的组合结构,发展到“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2005年,学校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评为“优秀”;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学校确定为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计划”重点支持高校,并获评“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2014年,获批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5年,科技部认定国家智能制造服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7年,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两个学科被评为重庆市立项建设一流学科等等。在第三方机构的测评中,重庆工商大学位居2016年武书连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第238位,在重庆排名第6位,较往年大幅提升,这正是学校近年来办学实力的综合体现。

风正一帆悬,策马劲扬鞭,党的十九大为高校赋予了新时代的使命,指明了发展方向,重庆工商大学第三次党代会描绘了学校新征程、新蓝图,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下,学校正抢抓发展,改革创新,争创一流,着力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深化落实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奋力开启建设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全国知名高水平多科性大学新征程,不断谱写重庆工商大学发展的新篇章。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