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遵义 > 资讯杂谈 > 正文

【治国理政新实践

发布日期:2023/8/4 9:18:41 浏览:34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张玥见习记者贾过之)冬临黔北寒,扶贫热潮涌。贵州脱贫攻坚不断提速,11月23日,2016年全省第三次项目建设暨易地扶贫搬迁现场观摩督查会拉开帷幕。

这是“十三五”以来第三次,也是全省第17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一次观摩会一个主题,每一次都紧扣省委、省政府的主要工作。

遵义2016

在鸭溪镇酒业大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勉励搬迁居民罗成富:“从山上搬下来开始新生活,是个新挑战,祝你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大潮中站稳脚跟。”

贵州是中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扶贫开发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部分地域居民,因为“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客观限制,要想彻底拔穷根,不得不搬出深山,换个环境谋发展。

2016年的第三次项目建设观摩会,因此,聚焦易地扶贫搬迁。

遵义2016

11月23日,上午9点20分,在桐梓县花园移民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刚刚拿到新家钥匙的王同财,喜不自禁。

搬出来

遵义市桐梓县黄莲乡,海拔1640米,王同财在黄莲乡生活的日子,就像那里的地名,苦得很。

这个距离桐梓县城115公里的高山乡镇,常年雨雾天气250天左右,凝冻天气更是长达四五十天。高海拔、高寒、光照少使得当地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环境恶劣。

王同财在黄莲乡生活了67年。“耗子偷吃玉米都要跪着吃”,王同财用手比了比地面到膝盖的高度,他记忆中家乡的玉米地不高,老鼠都要跪着才能偷吃。

遵义2016规划整齐的小洋房矗立在马路两侧,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家门,绿化、商铺、医院、学校等应有尽有……这便是王同财即将搬入的花园移民新村。

“搬家,闯一番新天地。”王同财夫妇带着两个儿子决定换个活法。

“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要想彻底拔穷根,不得不搬出深山,换个环境谋发展。”观摩团成员,贵州省发改委副主任、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副局长张杰说。

11月23日,上午9点20分,在桐梓县花园移民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王同财拿到了新家的钥匙。

遵义2016对口帮扶干部罗俊送来了搬迁前后对比照片,黄小芬打算挂在新家客厅的墙壁上。

稳得住

早在2015年启动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行动计划之前,贵州已经实施搬迁104万人,而在“十三五”期间,还要继续搬迁162万余人。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计划5年内对近千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遵义市决定提前3年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千千万万像王同财一样的“追梦人”,已经或正在搬离故土。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何处寻得心安?

“在我家吃午饭,尝尝我的手艺怎么样。”遵义市播州区三合镇新站福源新居里,9栋某单元101房的主人黄小芬正在做午饭。热气腾腾的厨房外,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已经摆好。

“国家送房子给我们,哪个不愿搬?以后上班也在这附近,多安逸。”黄小芬即将入职的单位距离新家不到2公里,是一所驾驶培训学校,附近的村民可以去那里学习驾驶技术,而黄小芬,因此有了正式职业。

遵义2016锅里的米饭是黄小芬在福源新居小区附近的超市买到的,随着小区搬入居民的增加,小区附近的商业也“火了”起来。

“国家送房子”给贫困户,黄小芬说的并不夸张,按照易地扶贫搬迁现行政策,贫困户每人可得建房补助2万元,拆除旧房还有人均1.5万元的奖励。黄小芬这个五口之家总计可得补贴17.5万元,安置点的新居按照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的面积建造,这17.5万元不仅能覆盖建房成本,还有结余,由政府统一进行简装修和配置基本家具。

就在四个月前,黄小芬全家还守着两亩苞谷地在家务农,一家五口住在三合镇冷水村,山高坡陡,交通不便。

“搬进城当然好,老人看病方便,娃娃上学不走远路。刚搬来的时候,担心怎么赚钱过日子,现在看来多虑了。”黄小芬笑着说。

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贵州提出:搬迁到城镇、产业园区和旅游景区的,必须确保每户就业一人以上;搬迁到中心村继续从事农业的,必须逐户落实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资金。同时,制订了培育产业带动一批、推动就业创业扶持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等措施,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后续发展。

“源源不断的后期帮扶是我们移民搬迁谋出路,最大的底气。”黄小芬和住进移民新村的邻居们,心安了。

遵义市播州区三合镇白龙小区居民周卫友家的旧房新房对比照。跟过去比着比着,周卫友家的好日子越发“亮堂”了起来。

能致富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观摩过程中,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不断强调。

山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贵州选择将大部分搬迁群众集中安置在有较强就业吸纳能力的县城、集镇、产业园区和旅游服务区,少数安置在中心村。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批搬迁的30万人中,县城安置占29.1、集镇占46.5、产业园区占9.8、旅游服务区占5.7、中心村占8.9。

贵州探索在安置点设立经营性公司,一方面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好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以经营收入补贴群众水电、物业等开支。

“我是居民,你写稿子不要写我是搬迁户。搬迁户现在是安居乐业了嘛。”周卫友看了看记者的采访笔记,提出意见。

遵义2016绿草茵茵,步道整洁。周卫友家所在的播州区三合镇白龙小区,给观摩代表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创业、“下海”,遵义市播州区三合镇白龙小区居民周卫友大胆迈出一步——经营了一家烧烤店。

周卫友眼光独到,搬迁之前进城看房时就相中小区旁边的一间门面,“小区要安置2300多人,附近企业又这么多,生意肯定不愁。”开业不到半年,小店入账近4万元。

“净利能有这个数吧?”镇上的对口帮扶干部赵贡能笑着伸出三根手指。周卫友摇摇头,折下一根,“来消费的都是移民兄弟,租金也便宜,不多赚。”

致富的故事、奔小康的日子,成了移民新村蓬勃跳动的心声。

遵义2016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贵州黔北,脱贫的脚步越走越坚实。

后记

在黔北,在全省,在每一户移民搬迁家庭的客厅里,几乎都有一张旧屋舍和新家园的对比照片。其寓意,不必多言。

都说故土难离,贵州大山深处的勇敢者,哪怕思念故乡,却选择扎根在新的田野上,继续生活。

交心于政府,交心于政策。种下勤劳与智慧的种子,育出甜蜜蜜旺腾腾的明天。

此心安处便是家乡。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